七零军婚:搞错啦,他是男主他舅这书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作者黎家七七是把人物场景写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主人公是宋青苗杨翠兰,讲述了至于真相是什么,别说宋青苗了,就是秦淑妍也不知道实情。但是从秦淑妍能留在部队当军医这一点来看,他们的身份和背景肯定是根正……
宋青苗躺在比下塘村那个家里还破的床上已经有三天了。
三天前莫名其妙到了这里,到现在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听着外面响起的嘈杂声,宋青苗一点点梳理着思路:
——“她二婶,我看那柿子树上好大一摊血,听说你家青苗撞柿子树了?真的假的啊?为啥要撞树啊?”
宋青苗捋了一下,差不多就是原主喜欢上队里那个总是穿白衬衫的陈知青,十八年来没管过她死活的父亲在这个节骨眼上让她去履行什么娃娃亲婚约,她一时想不开跑去撞树。
——“对啊,听说你家青苗跟陈知青好上了,好事快近了是不是?”
——“我还听说他们钻玉米地被支书发现了,所以才……”
流言猛于虎,原主经常偷看陈知青,频率高了被好事之人觉察到了心事,总被人拿这件事开她玩笑,其实生产队里喜欢陈知青的姑娘不少,人家陈知青估计连宋青苗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居然被传成这样。
……
“滚滚滚,一个个吃饱撑着没事干,就知道来我家门口喷屎,也不怕口舌生疮,都给我滚!”
宋青苗的二婶杨翠兰把洗好的衣服往青石板上一扔,气鼓鼓关上大门。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左邻右舍兴致正浓,哪里舍得消停,还在门口嚷嚷:
“诶诶诶,说几句又不会少块肉,那么凶干嘛?宋青苗又不是你亲闺女,养大了也是条白眼狼,你护来有什么用?”
“就是啊,自己生不出姑娘,还把人家好好的姑娘养成不知羞娘皮子,该!”
“人国勇不是每个月都给青苗寄生活费么?她怎么跟小竹竿似的,莫不是吞了人家的生活费吧?”
“有可能,肩不能挑手不能抬,人家陈知青见过世面,才看不上她这样的咧……”
……
杨翠兰拉开门,“呼”的一声,把一桶沤了两天的潲水当空泼了出去。
“啊啊啊啊啊……”
“臭死了,杨翠兰你个野货泼的什么玩意?”
“我跟你拼了……”
场面一度混乱。
……
杨翠兰二话不说,冷着脸“嘭”地一声关上门,把叫骂声和拍门声都关到了门外。
她用后背顶着门栓,一脸颓败跌坐在地上,用脏兮兮的袖子抹了把眼泪。
杨翠兰问心无愧,大伯宋国勇寄回来的生活费她一分不少全花在宋青苗身上,还往里贴不少。
她生气的不是这个。
这年头,姑娘家的名声比天大,好好的姑娘被传成这样,她也不知道该怎么收场才好。
宋青苗从房间走出来,看着才三十多岁已经满脸晒斑和皱纹的女人,拿了块干净的帕子递给她。
杨翠兰猛地抬头,见是宋青苗,赶紧接过帕子把脸上的泪擦干,站起来拍拍**上的尘土,问道:
“苗儿醒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她伸手摸了摸宋青苗的额头,见温度正常,松了口气,又问:
“是饿了吧?锅里给你留了鸡蛋羹和红薯粥,我这就去给你盛。”
宋青苗看着女人风风火火的背影,想着那双粗糙的手停留在自己额头上的触感,再看看自己细皮嫩肉的葱白小手。
二婶是个好人,真心拿原主当亲闺女养。
杨翠兰把粥和鸡蛋羹还有小咸菜一并放到天井中央的石桌上,喊宋青苗过去吃。
宋青苗走过去,轻声说了句“谢谢”。
这几天免得说多错多,她都尽量少说话,甚至不说话。
杨翠兰听到这句“谢谢”时还愣了下,旋即笑开,等宋青苗慢悠悠吃了大半碗鸡蛋羹,才斟酌着开口:
“苗儿,下次可千万不能这样吓二婶了知道吗?也别听你爸的话,你不想嫁人咱就不嫁,他还能押着你去结婚不成?
你放心,这个家里有我们的一口粥,就有你的一口,可千万别再做傻事了。”
对着外人凶得跟母老虎一样的女人,对着宋青苗却是连说话舍不得大声。
宋青苗点点头,慢吞吞把嘴里的米粥咽下去,才说:
“婶,我能见一见那位跟我定亲的人吗?”
这个家有多穷,从这乌漆嘛黑的墙壁和摇摇欲坠的窗户就能看出来。
别看她碗里的粥是绵绸的,大白米比红薯多,配上鸡蛋羹和小咸菜,这已经是这个家里最好的伙食。
家里还有两个小堂弟,大堂弟今年六岁,一大早已经牵着三岁不到的弟弟去上学。
两个小朋友每天都会端着自己的红薯粥去房间看她,说是红薯粥,其实就红薯上沾了一点点白米,根本算不上米粥,顶多就是一碗用米汤熬的红薯。
就连两岁多的小堂弟,吃的也和大堂弟一样。
家里那点细粮和鸡蛋全都在她碗里了。
宋青苗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农村,是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小时候也很难很难,后来国家好了,政策好了,人们开始丰衣足食,她也能跟着吃饱穿暖。
更有好心人资助她上学,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下塘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正捧着新鲜出炉的录取通知书赶回村里报喜。
没想到天雨路滑,和自行车一起滚下了山坡。
一觉醒来就变成了七十年代的宋青苗。
宋青苗最遗憾的是还没来得及告诉那位好心的资助人,她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考上了本省最好的大学。
杨翠兰神色惊讶,旋即皱起眉头:
“你不是不愿意履行婚约吗?见他干啥?你不用管外面那些八婆的话,没多大事,等过两天有了新的八卦,她们自然就消停了。
至于你爸那边,等你叔回来,让他跟他谈,总归是你亲爸,不会拿你怎么样。”
杨翠兰以为她听了那些难听话,准备破罐子破摔。
她揽着宋青苗瘦削的肩膀,叹了口气:
“苗儿,但凡那个陈知青对你有一丁点意思,这些天也不会对你不闻不问。
三大队那边有个知青为了回城,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知青不是良配,迟早要回城的,也没法把老婆孩子带走,你别惦记了好吗?”
谁都年轻过,杨翠兰怎么会不懂温柔又爱笑,还爱穿白衬衫的陈知青对小姑娘的吸引力?
队里喜欢陈知青的姑娘能凑一桌,偏生自家姑娘胆子小脸皮薄,每次偷看的时候都被逮个正着,可着被这些吃饱撑着没事干的长舌妇笑话。
她真是越想越生气,刚刚就不应该泼潲水,应该泼粪水才对。
宋青苗乖乖点头:“婶,你放心,我知道的,但我还是想见一见跟我定亲那人。”
杨翠兰本来还想着多说几句,见宋青苗神色坦然,不紧不慢地小口喝粥,稍稍放了心:
“行,等你叔回来,让他跟你爸商量着安排。”
宋青苗又轻声说了句“谢谢”,继续低头喝粥。
杨翠兰摸了摸小姑娘的脑袋,心软得不行。
刚满十八岁的姑娘,长了这样一副好相貌,比门口那株清晨打了露水、含苞待放的月季还娇憨,脸蛋嫩得能掐出水来。
如果她那个军医出身的娘还在,她早该在城里享福过好日子,哪用得着跟着他们在乡下受苦?
其实以她娘的人品,定下的娃娃亲应该是个不错的好人家,想明白这一点,杨翠兰倒是愿意她嫁过去。
毕竟现在这个情况,去城里生活怎么也比留在村里强。
其实什么陈知青,什么撞柿子树,什么流言蜚语,宋青苗上辈子从小听到大,并没有放在心上。
宋青苗观察了几天,现在是一九七五年秋天,距离恢复高考还有两年的时间,她还想继续读高中,继续上大学。
只是这个家的条件摆在这里,她高中还没毕业,才刚成年呢,亲生父亲那边就断了她的生活费,逼着她去嫁人。
叔叔婶婶对她比亲生儿子都好,但毕竟还有两个孩子要养,别说供她继续上学了,就是买书都费劲。
哪怕她读书之余下地干活也赚不来几个工分,留在这里会继续拖累他们。
宋青苗不想拖累人。
至于那位素未谋面的“未婚夫”,不管怎么样总要给人家一个交代,先见一面,再看看接下来该怎么办吧。